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一点,无论倾向或者反对让唐大树获奖的人都没意见。
从文学角度,它的优秀无可厚非。
但是能不能获得第一名也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考量:首先,它的篇幅太长了,已经远超普通征文比赛的范畴,也许全部获奖稿件的字数之和都比不上它。
其次,这篇文章的倾向性有问题,是讲述恋爱的,这与学校管理学生的大政方针不符,至少不宜在学校内提倡。
这是因为作为传统,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都会在橱窗里公开展览的,一是表达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分标准,有第三方监督之意;二也是让学校的学生能够观摩优秀习作,以在写作能力上有促进。
唐大树的小说不宜公开,也不宜提倡,按照这个观点所以不能得奖,但可以考虑其它方式的奖励。
《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取舍后来已经不是语文组评委老师们的事了,好事坏事都传千里,很多其它科的教师也慕名来观阅,后来学生科、教务科乃至学校的领导也看了。
老实说,他们都很震惊。
北工专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么有深度和新颖的小说,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与有荣焉。
就在这时候周老师又带来一个好消息,《城市晚报》的主编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已表示将会派人来与作者洽谈在报纸上连载事宜。
既然本市主流媒体都发声了,那还用讨论个锤子啊?所以后来一致意见认为,如果本校学生的文章能够见报,传播出去,对学校的声誉和来年的招生工作也将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让唐大树的小说最终荣获一等奖,并在橱窗里用整版铺开,让全校学生一睹为快。
正如后世常见的炒作方法,学校里越是对唐大树的小说起纷争,这些消息对学生们的蛊惑就越大。
爱情小说、连老师们都赞不绝口的爱情小说、要被报纸连载的爱情小说…这种种吸引眼球的新闻让全校学生都拜读过这部小说,甚至连很多外校学生都慕名来北工大高职班,想要见见那个写了部很出名的爱情小说的唐大树。
不少人还想借阅底稿,或者问问他到底写了什么,还有创作素材来源。
对此,已经再一次成为传奇的唐大树只有一个动作,他对沈静说:“收好底稿啊,等哥出名后,将来说不定能够卖出大价钱的!”
1997年的元月恐怕是唐大树最幸福的日子了。
市《城市晚报》的主编慧眼识珠,首先在报纸上连载,引起轰动,好评如潮。
但这还是地方性的,接着,《黄河晚报》、《青年文刊》等主流的报刊杂志社纷纷转载,听说省内的东方文艺出版社也准备出面洽谈出版事宜。
这时候网络上也开始传播,只是受众较小,还是实体书的出版影响更大些。
为此,光报刊杂志转载费,唐大树先后累计获得3万元的稿费。
这是一笔什么样的收入呢?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它是去年即1995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年薪的5倍。
以唐大树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算,大约是当时所欠外债的总和。
一句话,他发达了,大大的发达了。
重生以来家庭做的唯一实质的好处就是,父亲大可不必为因投资船舶而借的高利发愁了----在90年代特别是1995年及之后,通货膨胀相当厉害,即使银行年收益10%也不稀罕。
老爸借的一分、二分甚至二分五的利息的投资都还有得赚。
只是当潮水退去后才发现,好几年的钱都是被放债人赚去了。
有了这笔钱,家里终于可以缓过劲来了吧,这可是一笔堪称雪中送炭的收益啊!
也是重生之后自己为家庭做的一份小贡献。
其实唐大树还有别的想法,那就是这个时候全国的房价都是极低的。
以后来他的一位同事的经历来说,这位同事家在东部沿海地区,就在97年建了房子,两层楼、每层180平方,没有装修,连地基一共9万左右。
...
...
这小小的四合院,住着一群租房客,而陈阳则是房东。好吧,既然如此,保护房客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能落在我的头上了。陈阳书友QQ群188631860...
关于少帅每天都在吃醋一个骄纵跋扈缺根筋的大小姐被害死了,21世纪外科女神医陆早早穿越而来,她医术高超,心灵剔透,面对公婆不亲,丈夫不爱,还有各路虎视耽耽的姨太太,仅凭一把小小手术刀在督军府里踩绿...
一个证券从业小屌丝的重生之路。本以为重生能借助中国股市,一跃腾空,不曾想只是一张泛海起航的船票。酸甜苦辣,名利争夺命运的改变,正应验了那句穷着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重生小人物仅靠前世的股市记忆而登顶中国股市巅峰。抗击外资蚕食中国资本市场。重生命运的挣扎,底层崛起的艰辛。一路随股动而精彩人生!...
江家长女,幼时因母亲身世而遭受了众多白眼。机缘巧合嫁给了帝都商业大佬,被宠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