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五十三大明亡朝(第1页)

说起明末的崇祯皇帝,在中国恐怕无人不晓,在明朝的16个皇帝中,崇祯可算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皇帝(这恐怕与明亡有关)。

崇祯,姓朱,名有检,生于1610年,卒于1644年,享年34岁。

17岁弱冠之年(尚未成年)即开始正式登基作了少年皇帝,在位整整17年,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不包括南明小朝廷),也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重要政治人物。

综观其34年的短暂人生之路,功过是非自有史家评述。

从史料上看,崇祯帝的幼年生活十分不幸,他的生母刘氏出身卑微而且早亡,导致崇祯幼年从5岁时起就丧失母爱,同时他也没有得到多少父爱,因为他的皇帝父亲也并不真正喜欢他的母亲,故崇祯出生不久后,其母就被打入冷宫,崇祯日后能做皇帝完全是出于偶然,这也形成了他日后生性多疑而又孤僻冷浚的个人秉性。

平心而论,从人性角度而言,崇祯应是一个性格忧郁而又有点急噪脾气的青年书生皇帝。

同时,他也十分自信而固执,一直到大难临头时都不肯离开北京城半步,足见他对祖宗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和京城臣民是何等的眷恋不舍,甚至对于三十六计策中的“走为上策”

竟都束之高阁,足见他与像水银一样毫无秩序流动的流寇作风的天壤之别,当然,这样迂腐的坐以待毙也犯了兵家之大忌,最终使他国破家亡。

但是,与历史上其他碌碌无为、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相比,崇祯身上却十分突出地显示出失败君主的浓厚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倔强地宁死不屈、国君以身死社稷。

而且,令后人感动的似乎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仁慈之心,他可以义无返顾壮烈地牺牲自己,但临死时在袖口的遗言中却还惦记着京城百姓的安危“我尸任人分割,勿伤我百姓一人,”

,对于一个行之将死的帝王而言,这可决不是伪善,而是肺腑泣血之言,北京城是明朝统治的首善之地,崇祯当然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臣民们遭受外来暴力所带来的生灵涂炭和家破人亡。

可以不夸张地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死谢天下”

的几个殉道君王之一。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没有玉石俱焚,放一把火把紫禁城复之一炬,足见他对于紫禁城的一砖一瓦是筑入了何等深厚的感情和爱怜,宁可把它留给不共戴天的敌人来享用,也不忍心把它毁灭在自己手中,从而给后世人留下了一笔珍贵无价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然,这也反映出了崇祯帝思想深处崇尚理性而非暴力的善良禀性。

其实,崇祯一生中最大的心愿也就是天下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无情的历史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自他即位以来,天下似乎就没有太平过一日,而且,社会日趋动荡不安,底层暴力事件不断升级,乃至初燃自陕北贫瘠黄土高坡上的无序暴烈之火呈显愈演愈烈之势,直到将大明朝廷的半壁江山烧为灰烬、化为乌有。

“这是一个对自己天子事业有着无限追求(甚至有点偏执狂)的敬业者,”

大多数明史专家对崇祯这样客观评价道。

众所周知,明末朝廷面临的诸多社会矛盾和棘手问题如同一堆乱麻搅和着许多炽热的干柴垛子,煎不断、理还乱,一旦遇到非理性的暴烈火种就会迅速地蔓延,让当时朝廷中平庸居多的政客大臣们举足无策、一筹莫展。

故史家们大都叹惜崇祯生不逢时,偏偏遇到晚明乱象,大明朝此时已经社会弊端丛生、吏治日趋腐败、朝臣党争愈烈、民间礼崩乐失、朝廷内忧外患、暴民为祸甚烈、清兵虎视眈眈、国库空虚如洗、财政积重难返、军事腹背受敌,的确是病入膏肓之际,崇祯纵有雄才伟略也是独木难支,这在西方民主宪政体制(可以使政权和平更迭)尚没有传入中国的三百多年前的传统中国君主社会里,等待着他的命运结局无疑也只有死亡或投降这两条路可以选择了。

事实上,崇祯自即位以来就已经深刻洞察了社会潜在的巨大危机,他也是明朝历代皇帝中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帝王之一,正因为此,他才明显表现出求治心切的迫切情绪,希望国事能够立竿见影地从日趋糜烂中迅速好转、恢复生机,这反而助长了他的急躁情绪,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他时常感情用事,举措揠苗助长,加之少年老成,难免产生刚愎自用的秉性,故导致朝廷诸臣皆畏之而又弊之,这些崇祯性格上一连串的的小失误陆陆续续地发生最终也间接加速了大明的亡国之祸。

当然,凭借崇祯个人的勤勉敬业和品行修为,假如是生逢太平盛世或者是和平岁月,应该会使天下长治久安,他也会成为一代明君圣主,流芳千古,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时。

而自崇祯即位以来,朝庭在制定国内政策上又似乎有些操之过急,对于民间索取太多太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当然朝廷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主要是为了保家护国、避免生灵涂炭而向天下百姓征收辽饷(针对后金防御战争的巨额军费开支),而并非为了与民争利,可是在做法上却显出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迹象。

似乎崇祯一直到亡国时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他曾经考虑过和满清军事集团议和,以减轻因为边战过频而给朝廷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但是总碍于大国之君的威仪面子和大多数迂腐朝臣们的反对之声,而有所顾忌。

当然,他还受到儒家社会传统中所推崇的“爱国”

理念的僵化教育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局限,他似乎极怕留下“卖国嫌疑”

的千古骂名,故而最终也没有真正将与满清的和谈计划付诸实施。

为了表白他自身的清白,他甚至还亲自下令杀死了一个无意中泄露“和谈天机”

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但是,即使崇祯犯过许多昏招漏招,谁也都不可否认,崇祯在位期间也的确作过一些精彩的大好事,例如即位之初就果断地将魏忠贤和客氏等阉党一网打尽,同时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和精神领袖东林党人和一些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正直大臣平反昭雪。

这一连串的重大正义行动显示了崇祯作为一个青年政治家初出茅庐时所表现出来的处世不惊、临危不惧的胆识和谋略,可谓出手不凡、甚至是力挽狂澜,从而给全天下的读书人和士大夫以信心和希望,大家都认为昏聩的大明朝终于出现了一个英明君主。

当然,这一系列成绩也给本来就想做大明中兴之主的崇祯带来了一定自信,他很希望借此大刀阔斧地继续革除弊端。

可惜好景不长,崇祯接手的毕竟是一个自万历到天启年来朝政荒废多年的每况愈下的大烂摊子,而朝廷里又没有再出现像张居正这样百年里可遇不可求的杰出大臣来辅佐崇祯。

更不幸的是没有出现治世之能臣,却出现了陕北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乱世之枭雄,加之天灾频繁发生、流寇闻风四起、盗匪遍地横生、满清军事掳掠、边关战乱不断、使朝廷很快就进入了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腹背受敌的异常险恶的不利境地,竟始终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复苏的迹象和征兆。

实际上,此时的大明朝已经随着历史更迭的惯性力量逐渐驶进了吏治衰败、局面失控的崩盘期。

加之为了应付频繁发生的天灾人祸,导致朝廷财政赤字日趋严重,国家收支入不敷出,可是为了维持统治和社会稳定,朝廷又不得不继续养活人数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系统,这又使得崇祯常常为了筹措巨额饷银而发呆犯愁、以致时常苦恼到了夜不成寐的焦虑地步。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吴天柳菲菲

吴天柳菲菲

他曾是个王者,现在依然是个王者。佣兵之王回归都市,高调成为冰山女总裁的护花使者,有事就跟敌人打打架,没事就和警花吵吵嘴,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喜欢他的美女似乎越来越多...

俺寻思这挺科学的

俺寻思这挺科学的

胸口装着LED灯外面套着铁壳满天乱飞的花花公子,穿着蒙面紧身衣在高楼大厦间不停荡秋千的四眼宅男,为了找回小右变成蜥蜴的断臂医生,在北极躺了七十年还身材健美的过期冷鲜,背上插着四根机械触手假装章鱼的秃头博士,能随意变化身体大小的资深窃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克拉夫特所生活的世界中,出现了一大堆利用科学而变得不科学的特殊群体。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能打败科学的只有科学。于是,克拉夫特李决定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中。读者群要相信科学854917188...

快穿:病娇大叔,有点坏!

快穿:病娇大叔,有点坏!

无双莫名被系统砸中,诱惑道宿主,你看前方一大波美男。他们辈分好像都比我高。高不是问题,只要帅炸天就行,而且还能用辈分秒压渣男渣女,多酸爽,来吧,花式美男,已全部躺好,撩到你腿软。后来,无双便开始攻略各路美男大军,但是为嘛反被纠缠的下不来床?诶诶,美男,等等,让我喘口气!1V1,群聊311172133...

迁坟师

迁坟师

您听过阴阳师,算命师,风水师。那您听说过迁坟师吗?您又是否知道迁坟对家族后人的影响?我叫陈安,是一名迁坟师,我这一生都在与坟墓白骨打交道。我见过迁坟之后财源滚滚的客户。我见过迁坟之后官运亨通的客户。我还见过迁坟之后族人死绝的客户。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我将为大家详细揭开迁坟师这一行的神秘与忌讳。...

网球王子之破发睡神

网球王子之破发睡神

新书秦朝大神棍来啦,读者老爷们来宠幸哇么么哒在网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永远都要试图不断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因为当他真的睡着时,你就已经输了。而让这句话出现的,正...

灵泉田蜜蜜:山里汉宠妻日常

灵泉田蜜蜜:山里汉宠妻日常

唐蜜穿越成为替嫁小娘子,稀里糊涂地嫁进了秦家。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日子还怎么过?唐蜜撸起衣袖,露出掌心灵泉,带领家人努力种田耕地。从家徒四壁,到良田万倾,他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男人一把将她抱住现在咱们有钱有地有房子,就差生个孩子了!(温馨治愈系的种田宠文,稳定日更,本文首发云起书院,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