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奇微走马上任之后,按照“保存力量、逐次防御”
的方针,迅速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构筑了两道基本防线,同时在第二道基本防线和三七线之间,还部署了三道机动防线。
从战场局势来看,美军第一基本防线的西段是临津江一线,只要志愿军突破了临津江,那么汉城就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因此,敌人在临津江一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临津江防线建成之后,被南朝鲜军称之为“固若金汤的防线”
。
李奇微在视察之后,也夸赞说是“铜墙铁壁的临津江”
。
1950年12月31日傍晚,中朝军队在约200公里宽的正面上,从西边临津江畔的高浪浦里,到东边昭阳江畔的麟蹄,对“联合国军”
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
这场战役是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后,志愿军与人民军在统一指挥下首次共同进行的战略性进攻行动。
将总攻选在这个时间点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眼下正是年末时分,圣诞节刚刚过去,而元旦又近在眼前,两者之间仅隔一周。
连续的节日气氛往往让人放松警惕,而此时发动进攻,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这也是志愿军为了实施“月夜攻势”
而做出的选择。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拥有压倒性的制空权,白天的空中威胁尤其严峻,因此志愿军只能在夜晚进行作战行动,尤其是在月光明亮的夜晚。
此前的两次战役,都是在满月之夜发起的。
第一次战役于10月25日发起,恰逢农历九月十五;
第二次战役则在11月25日展开,正是农历十月十六;
两次战役的日期,都是当月月亮最圆的日子。
第三次战役发起于农历十一月二十三,尽管已错过了满月之夜,但后半夜仍可借助半轮明月。
七天后,战役进入尾声时,进入完全不见月光的朔日。
在联合国军的基本防线上,驻守着美军的第1和第9军以及韩军的第1、第2和第3军团,整体兵力相对有限,尤其是部署在第一道防线(A线)的八个韩军师,战斗力尤为薄弱。
韩国战史对这条沿三八线设置的联合国军基本防线,作出了如下评述:整个战线长达220公里,都是山岳地带。
在战争中精疲力竭的第一线各师,各担负宽达20-30公里防御正面,各师以连、排为单位占领据,点式阵地,编成主抵抗线,但没有强大的预备队,阵地纵深也很浅,因此,万一某一点被突破,整个防线就有崩溃的危险。
志愿军前线共投入了6个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第66军),总计约23万人。
再加上人民军的3个军团(第1军团、第2军团、第5军团)共7.5万人,参战兵力超过了30万。
右集团(右纵队)四个军的攻击顺序如下:
位于左右两翼的第38、第39军于16时40分开始炮火准备,30分钟后步兵发起攻击;位于中央的第40军和战线西端的第50军稍后行动。
采取两翼迂回与中间攻击相结合的战法,首先从左右两翼突破,接着向侧后迂回;正面部队抓住敌人,在迂回部队截断敌人退路后,与之配合实现围歼。
这正是韩先楚所提到的:
“正面部队不宜投入过多兵力,也不宜发动过于急躁的进攻,必须严密监视并牢牢牵制住当前的敌人;等到迂回部队抵达后,再与其协同展开攻击(无论是战役还是战术层面都是这样)。”
右翼突破的主力部队是第39军,正面迎战的是驻守在临津江南岸的韩军第1师。
临津江源自太白山脉的西坡,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淌。
从涟川以西到高浪浦里,这段江流蜿蜒曲折,沿着三八线附近穿行,最后在汶山西南汇入汉江,再向西流入大海。
小少爷,你觉得你爹地的优点是什么?某日记者采访。颜值高身材好,倍有钱。萌宝认真点评。缺点呢?小家伙歪了歪脑袋,懵懂的说没有!上辈子的她,亲人丧命,就连她的儿子都惨死在她的面前,她被囚禁在精神病院,折磨的人鬼不分,一身身傲骨被寸寸砸断。重生归来,她势必要扭转一切局面。重生第二天,她就被钦点成了那位传闻中杀人不眨眼,其阴孑手法让人闻风丧胆的残废男人,号称轮椅上的阎王爷。哪知自家老...
梨花如雪,雪似梨花。世事翻覆,如一场大梦。少年生情愫,生离死别。一别经年,再重逢,他与她,是否还一如当初。他们如众生挣扎于红尘,然心怀家国,依然清醒通透。当往事一一揭开,他们再不放开紧握的手。...
买了个系统,我穿越了。带着一帮弱鸡仙女,我没有慌,你们猥琐发育,我负责浪。...
黑客大学生周蒙,本该操控电脑驰骋天下,却被超级人工智能附体,被其一步步改造。超级的大脑,一击毙命的武技,钢铁般的身体,风一样的速度,冰封,烈焰,雷电,种种异能奇术,被周蒙一一拥有。历经坎坷,看我翻手为云!饱经磨难,看我覆手为雨!踩着嚣张的人,我更嚣张,踏着恶人的尸骨,匡扶正义!红颜投怀,遍阅春色,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苍穹中的那抹月光,是我为爱人留下不惧黑暗中的希望。周蒙。...
豪门弃少兵解仙人,两种元素的融合,瞬间感觉看点十足,有木有?...
关于绝世农民李宏斌,毕业于华夏农业大学,由于某些原因,没有留在大城市里面工作,而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准备做出一番事业。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生命之神的这一丝真灵。得神位,凝神格,成为天底下唯一的一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