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说她以貌取人,还夜夜笙歌。
滑天下之大稽!
止住属下的回报,谢乔揉了揉眉心,问:“消息是谁最先传出来的?”
属下立刻回禀:“主公,源头已经很難追溯,但最先公开议论此事,并且言辞激烈的,是潁川本地的一些士族名士。
特别是陈氏、荀氏、钟氏这几家,府中门客和依附他们的中小士族,都在推波助澜。”
谢乔冷笑,低声道:“果然如此。”
她明白,梁国旧势力的反扑是必然的,但潁川士族的反應,让她嗅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风評被害”
,背后恐怕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博弈。
谢乔心中透亮。
颍川士族是想借此机会,敲打她,维护他们的清流地位,顺便打压她这个不按规矩出牌的异类。
她太清楚颍川士族在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大汉天下的特殊地位了。
东汉重经学,而颍川,正是经学传承的核心地带。
这里的几大世家,如荀氏、陈氏、钟氏、韩氏等,以家族为核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代代研习和阐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家学体系。
颍川士族不仅垄断了经学的解释权,更凭借这种学术优势,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输送人才,占据太学博士、郡国守相、朝中公卿等显要职位。
东汉奉行“以经取士”
的制度,使得颍川士族牢牢把控了人才选拔的话语权。
他们更是通过遍布朝野的门生故吏,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政治学术同盟。
而其他地域的学者,尤其是寒门出身者,想要突破这层壁垒,进入权力的核心圈,難如登天。
这也是为什么谢乔能在梁国相对容易地招揽到一批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人,因为在正常的轨道上,他们很難与颍川士族子弟竞争,難以被朝廷着意。
更有,颍川士族还掌握着“清议”
这件武器。
所谓“清议”
,一种由士大夫阶层主导的舆论活动,包括南阳汝南一带盛行的“月旦评”
,本质上都是士人阶层用以臧否人物、褒贬时政的舆论工具。
在太平年月,这种评议或许还能对官员品行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在东汉末年这等讲究门第出身、人情关系盘根错节的时代,它早已变了味。
颍川士族以德行著称,通过自身操守赢得社会声望,通过品评人物、臧否时政、标榜道德,成功塑造了自身“清流”
领袖的文化权威形象。
而党锢之祸中,他们又与太学生联合,抨击宦官集团,导致在“党锢之祸”
中被镇压,这反而强化了其“正义代言人”
的地位。
谁若是被他们打上了负面标签,往往声名狼藉,寸步难行。
一言可以扬名,一语亦可灭人。
现在,她在梁国大刀阔斧改制,重用非颍川籍、甚至寒门出身的人才,打破了他们潜在的人才垄断格局,又行事不循传统士族规矩,自然就成了他们眼中需要打压的“异类”
。
梁国旧势力的怨恨,恰好为他们提供了攻击的口实和民意基础。
谢乔如今就面临着被“清议”
审判的危机。
她很清楚,颍川士族的影響力非同小可,任由这股负面舆论发酵,后果不堪设想。
以讹传讹,人言可畏。
买了个系统,我穿越了。带着一帮弱鸡仙女,我没有慌,你们猥琐发育,我负责浪。...
他乃无双国士,位高权重,尽享无上荣光。他曾戎马数载,战无不胜,建立丰功伟业。今朝,他锦衣归来,重回都市,伊人却已香销玉殒。昔日仇敌,一言诛之巅峰豪门,翻手可灭,就用这万里锦绣山河,为我所爱之人立碑。...
车祸出院那天被老公劈腿离婚,婆婆驱逐出家门,本来以为生活水深火热不见天日,怎知遇到了他...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豪门弃少兵解仙人,两种元素的融合,瞬间感觉看点十足,有木有?...
秦始皇,你还没还债呢,不能死啊!盘古,你不能开天,要不然我到哪找你还钱啊。一个对生活没希望的高中生,得到了收债系统后,穿越到各个世界去收债,危险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