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m.xiaoyanwenxue.cc】精彩无弹窗免费!
“周工,配套我们附近几个厂区的后方医院准备开工建设了!
下次再遇到你儿子出生当晚的紧急情况,就不用担心意外可以直接送到自己的医院去了。
还有一个好消息我要告诉你,配套医院的医生护士全部来自沪江市瑞金医院。
他们组建了一个三十多人的巡回医疗队在当地长期驻扎替我们服务,其中就有一位熟悉儿童骨科的老中医胡大夫。
我去开会路上正好碰到他们,就把小逸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胡大夫说情况好的话还有治疗机会,但要先实地看看病人再做诊断。”
八零一一厂既是一个军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
周建国儿子骨折患病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厂,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未满一岁的小三线宝宝去沪江治病没有好结果。
惋惜之余,路遇周建国时人们眼神之中都不免多了几分同情。
在“扎根三线”
的口号下,最实际的行动就是将户口从全国最大城市沪江迁出,不留后路地迁进安皖省山区军工企业集体户口。
换句话说,就是自愿从城市人变成了农村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
周建国当然就是迁户口进山的首批人群之一,不过获得积极分子的称号却并非如此。
而是他破天荒成为整个小三线军工企业首批2万余名职工之中,第一个“扎根再扎根”
的模范典型。
迁户口进山是第一次扎根,而敢于跟安皖省本地人结婚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扎根!
此时国家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用户籍制度来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控制人口随意流动。
纳入城镇政府管理的户籍,口粮副食品供应、孩童学籍、成人就业以及住房分配等各种福利跟户口一一相挂钩,也就是俗称的吃商品粮。
在当前国家城乡二元分割户籍管理体制下,想要从安皖省调到沪江市吃粮怕是比登天还难,要知道前几年沪江市曾因经济困难,动员疏散了数十万市民返乡来精简城市人口,因此娶当地人为妻就真的今后都不要想回沪江市了。
虽然所有前来小三线建设的沪江人,都是响应了“三线建设不好,我睡不好觉”
的号召,但绝大部分人内心深处都还存着返回沪江市的念头。
从繁华富裕的十里洋场,来到荒芜贫穷的山沟深处,这之中的巨大心理落差,依靠精神的力量可以克服一阵子,但却很难支撑人的一辈子!
跟当地人通婚,就意味着将回乡之路彻底断绝,一辈子在皖南山区扎根奉献了。
更值得深思的原因在于,依照当前管理规定,新生儿户口跟随母亲走,意味着跟当地人结婚的话,大城市沪江人后代就完全蜕变为安皖省人。
因此,前来小三线建设的青年之中也有几对新人结婚,但都是在沪江人内部解决,像周建国这样的却是独此一份。
第一个和当地人通婚,还在小三线军工企业之中,土生土长诞下了第一个新生儿!
所以说,周建国可真的是“三线建设积极分子”
,其他人都不敢也不愿跟他抢夺这样的荣誉称号。
而周逸,也成为“小三线宝宝”
之中的典型,属于下一代的先进人物。
看着周逸出生,副厂长郑云德当然对此极为上心。
他趁外出开会之际,留意打听终于有了新发现,一回厂就迫不及待前来找周建国通气。
“真的吗?他真的这样子说?”
原本被儿子受伤事情折磨而情绪低落的周建国一听,立即重新燃起了希望。
“不骗你,你有空赶紧到县城接小逸一起去现场找大夫看看,他说这个病早一天看早一天好。”
周建国原本在厂里住着单人宿舍,是四人一间的上下铺宿舍。
后来他跟俞美诗结婚,背景审查通过后,厂里为了照顾小夫妻特意让他们搬到家属宿舍,40平方米的单间算是他俩的婚房。
平时俞美诗在华阳县城上班,只有到星期天放假时,她才会来到八零一一厂跟丈夫相会。
买了个系统,我穿越了。带着一帮弱鸡仙女,我没有慌,你们猥琐发育,我负责浪。...
他乃无双国士,位高权重,尽享无上荣光。他曾戎马数载,战无不胜,建立丰功伟业。今朝,他锦衣归来,重回都市,伊人却已香销玉殒。昔日仇敌,一言诛之巅峰豪门,翻手可灭,就用这万里锦绣山河,为我所爱之人立碑。...
车祸出院那天被老公劈腿离婚,婆婆驱逐出家门,本来以为生活水深火热不见天日,怎知遇到了他...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豪门弃少兵解仙人,两种元素的融合,瞬间感觉看点十足,有木有?...
秦始皇,你还没还债呢,不能死啊!盘古,你不能开天,要不然我到哪找你还钱啊。一个对生活没希望的高中生,得到了收债系统后,穿越到各个世界去收债,危险重重。...